TVB小说

26挖墙角(第1页)

待郑浑写完,刘意连都没,直接拿私印往上戳,郑浑似有犹豫之色,“长公主”

刘意对上郑浑的眼神,郑浑委婉问,“毕竟是写给刘太尉的,您不一眼”

什么,她连刘虞长什么样都不知道,就冲人家喊叔,认亲戚也不是这样认的,都姓刘她还有个刘备刘皇叔,刘意沉默了下,刘备现在在哪

她也没心情搭理这位还未发迹的皇叔,盖完拿去给小毕,让他送到韩馥那一块寄过去。

为了防止被人拆开,信会以特殊手段处理,倒不是什么黑科技,只是用常见的木板做信封,一个做底一个做盖,外面有线槽,丝帛放在里头,合拢后用线缠好,绳端糊上泥,再盖个印章,信封就成了。

后世诗词里的双鲤就是指最初被用来当做信封的木板,因为这两块木板往往会被制成鱼形,加以装饰。

而被装在里头的丝帛,便是诗词里动听的尺素。

刘意曾经好奇问过小毕,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是后世耳熟能详的事,既然已有纸张,为何还是竹简居多。

小毕倒不意外,只是说,“是用的。”

至于为什么没有大面积普及开来,小毕想了半天,最后给出一个答案,“大伙都用简,就你一个用蔡侯纸,挺怪的。”

丝帛是贵重物品,一般只有重要公文才会用它,竹简是用惯了,作为后来的纸张要想追上这两位前辈,还得走一段时间。

等小毕走远了,刘意给郑浑解释,“诸事未定,多谈也无用,只需让刘太尉知晓我在冀州便是。

至于后事”

刘意顿了下,没和郑浑讲。

说的那么动听有什么用,还不如回头拿下冀州来的实在。

阿史已重新换上热水,刘意双手捧杯,十二月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不知道是不是刘意的错觉,身边人总有抱怨这几年偏冷,可北方向来不都是冷的吗刘意指尖渐渐回温后,拉回思绪和郑浑聊起最近种种,“我听闻,近来常有人宴请文公。”

老实人郑浑有一说一,“是,钟林也被请了去,多是冀州官员。”

刘意笑道,“我也是,昨日刚见了沮授,冀州的确多人才。

我知文公不喜纷争

,此事不再多谈,有一事拜托文公。

还请文公多与他们走动走动,我想挖墙角。”

刘意说这话时没半点不自在,反倒是郑浑这个大老爷害臊了,干咳一声,还没说上一句,刘意又道,“就是文公所想,收拢人心。”

“韩馥初到冀州,除去颍川官员,大部分皆是冀州本地人士。

像沮授刘惠等人,皆是冀州人士,依文公来,他们可是韩馥心腹”

这话后郑浑陷入沉思,刘意安心喝白开,唔,找机会她得教阿史泡茶,不要加调料。

“沮授虽为别驾,但听闻和韩馥多有不和,不受重用。”

郑浑回想宴上种种,这位沮别驾地位虽然高,可不怎么受重视。

“至于他人,尚不清楚。”

郑浑道,他没郭嘉那么好的脑袋瓜,论人还得先论事,比如沮授不受用的事实是他从别人口中听来的,至于其他人,还需要一些时间来观察。

沮授刘意回想这位士人,宴席上帮韩馥解围,其后又替韩馥请罪,说起来这位别驾倒是尽忠职守,屡次为韩馥解难,口才也出众,就是脾气硬了些。

谈起沮授郑浑忍不住说了几句,“此人少时举茂才,两次为县令,他人称赞沮授少有大志,擅于谋略。

不但为别驾,更兼任骑都尉,可谓是文武双全。”

郑浑那是说的比唱的还好听,刘意听着都心动了,她托着下巴,“文公觉得,沮授这等人,会投靠我吗”

郑浑从一个汉官的角度坚定否决,“眼下冀州韩馥袁绍皆在,沮授只敬不忠。”

本月排行榜
热门小说推荐
清穿:宜妃多娇,康熙折腰

清穿:宜妃多娇,康熙折腰

架空!架空!架空!身为三十世纪的狐狸精,被断绝化形之路。一朝穿越,她狐族唯一传承人成为清宫里刚晋封的贵人。对一直以修炼人形为目标的狐妖来说,这可是一个天大的惊喜。更惊喜的是,碰到一个让狐狸精都流口水的男人,要知道,狐狸精想更进一步就得于是,此间清朝将被这只狐狸精搞的乌烟瘴气。架空!架空!架空!考究党误入!!!...

医路风云

医路风云

实习马上结束,对留院已经不抱任何希望的楚天羽有的只剩下对未来的迷茫,但就在这时候上帝跟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让他可以在末世与现实世界自由穿梭,一个崭新的大时代向楚天羽打开了一扇大门书友群11774886...

家师太彪悍

家师太彪悍

李青石本来以为师父是个假装江湖高手的骗子,后来才知道原来是个贼牛掰的穿越者各位书友要是觉得家师太彪悍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

女主堂妹三岁

女主堂妹三岁

文案汐汐做了一场梦,梦见她是小说里女主的堂妹,她的爸爸是个喜怒无常,不时会发疯的反派。小说里,汐汐小时候不小心被妈妈弄丢了。回去之后,因为憎恨妈妈偏心,所以欺负性格懦弱,看起来不聪明的弟弟。因为讨厌...

红尘官路

红尘官路

红尘官路最新章节列小说红尘官路气欲难量著红尘官路全文阅读红尘官路是气欲难量写的都市生活类小说破案做官,手起刀落赚钱收美,肆无忌惮。官场军界,牛气冲天都市地下,显尽风流。看异界...

中医:回到知青下乡那些年

中医:回到知青下乡那些年

作为一个城市里的小中医,一觉醒来,回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正赶上恢复高考,知青回城,土地承包那年,乘着时代的东风,有人下海经商,成了万元户。有人埋头苦读,成了大学生。王承舟却在小乡村里当起了赤脚医生,凭借一手精湛的医术,购置起三大件,找了个小对象,开了间草药铺。闲了上山打猎,馋了下河摸鱼,日子平淡而快乐。在邻里之间鸡毛蒜皮的小事里,王承舟酝酿着一桩大事,那就是让古老的中医跨过山海关,走向全世界!...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