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VB小说

第四十七章 西天取经(第1页)

一百万啊,一百万!

陈景对修仙烧钱这事早有预料,但现世资料都能烧去一百万,还是有一点超出预料。

点开‘好一场修仙大梦’给的独家资料查看,极细,极全,极具体,如同一株脉络清晰的大树树根。

哪怕资料没被污染,想要整理出来也要几天,甚至让陈景产生物有所值的错觉。

一瞬间,玄奘西行取经的历程理顺,而将这些资料进行分析,甚至可以理清佛家历史的大致脉络。

【佛家西传八百年,其学说删删改改,填补增进彻底适应东土,随着学说完善便就有成型的教派,因此佛教迎来第一次初兴。

【当时佛教有两个比较盛行的流派,分别是道问学,尊佛性。

【道问学顾名思义,就是推崇求根溯源,一步一步建立支撑学说的修行体系。

【而尊佛性就简单许多,诵经,礼佛,挖掘自身佛性,认为只要足够虔诚,就能修成正果。

【道问学,有一个问题,就是当时积累不够,根本没有足够的知识用于构建体系。

【而尊佛性也有一个问题:佛性何来?人只有人性,无论真善美,还是慈悲,能修成的只能人佛,而非真佛。

【于是便有了佛性天成,本性具足的说法,对于普通人而言还好说,修不成是自己慧根不够,但如玄奘这类经研三藏之妙,能跨过修行门槛的猛人,还没有找到佛性未免说不太通?】

【不过能骗过大多数人,便足以支撑教派传播,小和尚被骗成了老和尚,自然有聪明的老和尚明悟,反正心性修为无法探知,别人也不知道我究竟有没有修成,我就说我修成了又能咋滴?】

【玄奘正是怀着佛性何来的问题,前往佛教源头天竺求取真经。

【真经岂由贝叶载,打破顽空需自悟。

取经可不是打个卡,领几本书那么简单,玄奘将东土所学结合天竺所学方证大乘天,在天竺也是佛学最高成就者。

所谓真经,不过是自身学说的佐证而已。

【等到回到东土,翻译佛经,完善佛家道问学修行体系,这才有无数人追随,否则去天竺打卡的远非玄奘一人,何至于他回归能在当时引发轰动。

();()  【按理来讲,道问学流派能乘着玄奘取经的东风,一举压过尊佛性流派大兴才对。

【但事实恰恰相反,尊佛性流派又提出人人皆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的理论,这谁能顶得住?】

【道问学流派要讲资质,讲慧根,九成九的人门都入不了,但人家尊佛性流派说我能成佛耶?不管有几分真实性,试一试怎么也不亏啊!

总比道文学没有半点希望好。

【于是乎,佛家道问学流派,几乎被排除在佛教立根的富贵阶层以外。

(富贵阶层:并非是指商贾,官太太,贵妇人,贵公子,没有实权的王侯也在此列。

)】

【不过当时佛教已兴,已经自上而下蔓延到普通人,唯识宗还有生存的土壤,有祖师玄奘这么一位名人,还有取经这么大的功绩,啃老本也不至于彻底败落?】

本月排行榜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中医:回到知青下乡那些年

中医:回到知青下乡那些年

作为一个城市里的小中医,一觉醒来,回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正赶上恢复高考,知青回城,土地承包那年,乘着时代的东风,有人下海经商,成了万元户。有人埋头苦读,成了大学生。王承舟却在小乡村里当起了赤脚医生,凭借一手精湛的医术,购置起三大件,找了个小对象,开了间草药铺。闲了上山打猎,馋了下河摸鱼,日子平淡而快乐。在邻里之间鸡毛蒜皮的小事里,王承舟酝酿着一桩大事,那就是让古老的中医跨过山海关,走向全世界!...

庶女绝色,鬼帝大人求放过

庶女绝色,鬼帝大人求放过

她本杀手,一朝重生,沦为异世最卑贱的帝家庶女,貌奇丑死血脉,人人欺凌羞辱。当怯弱草包脱胎换骨变成夺命狠辣的蛇蝎妖女,惊才绝艳,歃血而归,一杀成名。她睚眦必报,世人欺一倍,她还之千倍天地不仁,她驭神...

武侠世界探花郎

武侠世界探花郎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争斗,有争斗的地方就要分个一二三。头名状元,第二榜眼,老三探花。第一整天被人惦记,第二整天惦记第一,林轩表示,第三挺好的,不仅逍遥,没事还能探探花。...

狂仙

狂仙

职场版一个刚进公司的新人,如何在老员工的打压下生存和发展。励志版一个离乡的小农民工,如何靠着双手适应并融入城市生活。电商版一个刚出道的小掌柜,如何在林立的店铺中打下一片天地。本书是仙侠,不是都市,讲述一个从下界飞升上来的少年,靠着自己的双手,在陌生的修真界飞速崛起,拼杀出属于他的传说。...

文娱复兴

文娱复兴

这是最好的时代,因为娱乐圈百废待兴,演员还未有小鲜肉人设,歌手还未有神曲专业户,导演还未有微电影,网络剧,至于作者还没有学会炒作包装一切,从穿越当天原主人的绿茶婊女友在毕业典礼上当着全校师生...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