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VB小说

第三十七章 哪有又快又好的法子(第1页)

北京城里,由于嘉靖的沉默,倒显得风平浪静的。

虽然地方上弹劾高翰文的奏章已经跟雪片似的,但中枢这里却都在按兵不动。

嘉靖、严党、清流甚至其他想投机上位的都在等,至于等什么就不得而知了。

但显然都需要看一看高翰文的下一步动作。

杭州城里,代理巡抚郑泌昌借着改稻为桑推行成功已经专任正式巡抚了,何茂才也跟着官升一级从原来的按察使升级为杭州布政使。

这样一来按察使出缺,司礼监那边吕芳提了一个人张逊肤。

没太多见识的高翰文不清楚行情,但也知道去傍郑泌昌打听打听。

新任浙江按察使张逊肤,57岁,一直自南直隶当闲差,正三品的礼部侍郎,这按察使虽然也是正三品但好歹有实权了,基本属于平调升迁。

最最关键的不是任职信息,而是家族,这人是前前前任内阁首付张璁的三子。

这一下基本就表明嘉靖的态度了。

果然是派了一个足够分量的人去一线看管高翰文了。

高翰文去巡抚衙门的时候,郑泌昌也恰好前一天收到了严世蕃的回信。

根据信里的内容,郑泌昌叫来何茂才严肃地将高翰文批判了一番。

但这个批判力度相当有限。

因为信用用词严厉,可小阁老始终是站在老师的身份批判的。

无非是你惹的事别扯上大家就行。

揣摩出这个态度,郑泌昌与何茂才这两个狗腿也做好了决定,那就是绝不掺和高翰文的话本生意,且看他起高楼,且看他楼塌了就行了。

有这个态度,高翰文其实已经就谢天谢地了。

简直让他感受到了一丝我们严党人不打严党人的温暖。

确定了严党的旗子不能再打,但还是会在严党的羽翼之下后。

高翰文赶紧回府应对这杭州城的几个大士绅了。

五天前,高翰文才收到淳安知县海瑞的信函,是海瑞在断断续续看完话本后思索出来的。

信函内容倒也简单,无外乎了高翰文抛弃了传统明君贤臣的模式提出了一个前不见古人的问题,而这个问题以前从来没有人解决过。

如果高翰文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就会被所有官僚视为在制造问题。

();()  官僚嘛,解决补了问题还解决不了提出问题的人?

传统明君贤臣模式虽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但给出了一个明确的缓和问题的操作方法,就是明君贤臣。

而现在高翰文抛出的300治乱循环几乎是无解的问题。

无解意味着知识分子的绝望,一个朝廷如果精英都绝望了,还能有多长远呢?

这一点,高翰文是之前自己大意了,没想到会捅这么大篓子。

很明显,现在除了几个士绅突然开始叫苦免税,道理很简单,他们租田是花钱了的,因而商税必须减免。

其余还是风平浪静。

联想后世有位玉米晓夫也是自己嚷出了问题,却不能解决问题。

结局是老大哥那个朝廷的精英分子从此绝望,再不能团结,老大哥也不可避免的走向了衰落与崩溃。

因此,为了补自己这个篓子,必须得提出一个建设性的办法才行。

嘉靖能一直不吭声或许就在看自己的实用价值吧。

但要在这种环境下想办法何其艰难。

----------------------

在书房思考没多久,管家就来报告,前衙徐、赵、郑、何、沈几家员外又来折腾减免商税了。

“高知府,还望府尊明察秋毫,奏明皇上。

我等租田种桑,上应国策,下济灾民。

热门小说推荐
风味香烛店

风味香烛店

红药是个陶俑,某知名亡朝暴君昏君墓穴里的陪葬陶俑,像他这样的还有一万八千个。可惜同俑不同命,昔日一个墓坑的同僚们都住进了博物馆豪华恒温恒湿展示柜,他却被某个不开眼的盗墓贼偷梁换柱搞出了博物馆晋升队伍...

长生不死的我资质平平

长生不死的我资质平平

资质平平和长生不死两种属性加身,陈生只想大喊一句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老年穷。当宗门天骄崛起的时候,陈生还活着。当宗门天骄晋升长老的时候,陈生还活着。当宗门天骄寿终正寝的时候,陈生还活着。活着,熬成老前辈,他就能对小辈指手画脚,以大欺小了。悠悠岁月。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而陈生长驻光阴岁月不死不灭,淡看天骄起起落落,超然物外。...

七零时装设计师

七零时装设计师

重生前,青梅竹马参了军,宋玉华被迫嫁给了隔壁村的刘二,自此一生不幸。重生后,宋玉华决定改写自己悲惨的一生,参加高考,改变生活,紧握青梅竹马的手,一起迈向改革开放的好日子...

庶道为王

庶道为王

误入一个陌生的世界,不管风云变幻,他只要活着...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