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VB小说

第52章败亡是必然的(第1页)

吴国连年的征战终于为自己在诸侯中赢得了声誉,而吴国屡次击败在东方称霸的齐国更是震慑了中原诸侯,吴国以它强大的军事实力为后盾,想要跻身中原诸侯国之列,进而称霸诸侯、号令天下。

然而吴国的这种企图在其所号召的黄池会盟中只得到了部分的实现,可吴国为此付出的代价却是沉痛的。

鲁哀公十三年(公元前482年),吴王夫差又一次战胜了齐国,因而自信满满,决定向中原诸侯各国发出号令,于黄池举行会盟。

此次会盟的目的是显而易见的,就是吴国要力争中原诸侯霸主,以号令各国诸侯拥立周王室之名,为自己增加砝码,让各国诸侯诚服。

根据《公羊传》中记载,“吴在是,则天下诸侯莫敢不至也”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当时吴国的强盛势头,各国诸侯都忌惮吴国用兵。

可是,在《左传》中记载黄池会盟的与会者时,却是这么说的:“夏,公会单平公、晋定公、吴夫差于黄池。”

从《左传》的记载来看,除了周王室的代表单平公之外,参加此次会盟的诸侯只有鲁哀公与晋定公,根本没有所预想的那种空前盛况。

在《春秋经》中,对于参加此次会盟诸侯的记载也就简单的一句,“公会晋侯及吴子于黄池”

,而这与《公羊传》中“天下诸侯莫敢不至”

的描述是存在冲突的。

那么史书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记载上的冲突呢?晋代的杜预在他的《春秋经传集解》中为人们提供了这样的解释,他说:“盟不书,诸侯耻之,故不录。”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之所以不把此次黄池会盟详细记录,是因为各国诸侯都以此为耻,因而不录。

通过杜预的解释,这里就又出现了一个新问题,即为什么各国诸侯会以黄池会盟为耻呢?

同为记述春秋时期历史的儒家经典《谷梁传》中有这样一段话:“黄池之会,吴子进乎哉!

遂子矣。

吴,夷狄之国也,祝发文身,欲因鲁之礼,因晋之权,而请冠、端而袭其藉于成周,以尊天王。

吴进矣!

吴,东方之大国也,累累致小国以会诸侯,以合乎中国。

吴能为之,则不臣乎?吴进矣!

‘王’,尊称也。

‘子’,卑称也。

辞尊称而居卑称,以会乎诸侯,以尊天王。

吴王夫差曰:‘好冠来!

’孔子曰:‘大矣哉!

夫差未能言冠而欲冠也。

’”

从《谷梁传》中的这段话中,似乎可以找到晋代杜预所说的“诸侯耻之”

的端倪了。

黄池之会在这里被看成是吴国向中原文化靠近的一次机会,而根本没有被认为是吴国称霸中原的会盟。

长久以来,吴国一直被中原各诸侯国看成是夷狄之国,而此次会盟则表明了吴国在文化、礼仪上已经开始接近了中原诸国,懂得了尊卑贵贱之分。

吴国虽是东方的大国,现在却以谦卑小国自称而大会诸侯,这正符合中原各国的文化。

吴王夫差说:“好帽子拿来!”

孔子却说:“夫差连帽子的等级都不分就想要戴帽子,真是口出狂言!”

孔子作为中国儒家传统的代表,他的话真切地说明了吴国不被中原文化所认同的处境。

本月排行榜
热门小说推荐
好运的九零年代

好运的九零年代

梁好运人不如其名,三岁没爹,四岁没娘,克死爷爷奶奶,十里八村的人都说她是天降的扫把星,谁沾上谁倒霉,不要彩礼也不能娶。张跃民长得好,八字不好,打小被父母抛弃,张爷爷精心养大,却连着几次错过高考,...

富贵锦绣

富贵锦绣

一朝睁眼,木婉成了古代家徒四壁的小农女一枚。她表示自己只想领着弟弟妹妹荣华富贵,生活无忧。咦,那个谁,你死乞白赖地凑上来做什么某人憨笑地说道呵呵,娘子,为夫来送你一副锦绣河山图。...

平淡种田文

平淡种田文

平淡种田文...

快穿反派话不多

快穿反派话不多

自古深情留不住,总是套路得人心。苏殷自从被绑定反派系统以来就勤勤恳恳的完成任务,无一失手。每一次任务都完成的非常完美,成功取得人人喊打的反派Boss头衔。当然最后他也成功的被主角干掉了,再一次印证了反派死于话多的真理。真是可喜可贺可喜可贺。可是有一天主脑突然告诉他,由于许多反派死的太冤,集体暴动导致世界不稳,让他去改变反派的命运。exm???这活可不好干呀!各位书友要是觉得快穿反派话不多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